滴滴面试问题反思

Posted by Anyang on May 29, 2020

前两天面试滴滴,一直觉得自己有两道题答的很不好这里进行一下复盘

第一题:

如何估算一个地铁站需要投放共享单车的数量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

仅仅从地铁站这一个要素来考虑,我们先假设共享单车的主要使用者是上班族。那么需要的单车数量就是:

每个站点上下班人数*站点人数使用比例

地铁站是大站或者小站会影响到每班上下车的人数以及和周边地铁的通达性。同时在高峰时间段和非高峰时间段每个班次间隔的时间区别也很大。

每个站点上下班人数 = 班次 * 每班人数

这里的两个量都是会有很大变化的。这里可以看出其实从班次的角度来说去估算人口是很难的,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且不稳定。

第二点就是使用人数的比例,这个在实际的过程当中也很难去界定因为很有可能一班车没有一个人需要用车。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常量来估算,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每辆车的使用率等。

从以上角度来说,这种方式很明显是不合适的,从直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投放会大大超出实际需求量。

换个角度

我们可以重新考虑整个城市的需求量,然后从空间的角度或者从站点的角度来分配。

一个城市可能是一个大城市或者小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有2000万人口,其他的一线城市可能有1000万人口,这里拿沈阳来举例。假设沈阳有1000万的人口。针对总体人口来估算有用车需求的人,针对人口进行粗浅的一个估算,0-18的群体我们选择性忽,18-35我们假设具有最高用车的需求人群,35-50也有可能存在用车需求的人员但是可能较少,50岁以上的群体我们选择性忽略。去统计这部分人口的比例。这里18-35以及35-50的两个群体,每个群体占20%。18-35的人群较为年轻,有私家车比例较少,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较显著,用车比例较高,假设为20%。35-50的用车比例会低一些,有私家车的人数会多一些,假设为10%。

1000 * 0.2 * (0.3+0.15) = 60万人

这是最高的用车人数,但是不可能每天都按照最高的用车量来做投放,假设投放的数量是最高用车量的60%。那需要投放量是60万*0.6等于36万。

进一步,假设每位有用车需求的人每天会骑两次车,每辆单车每天期望承载的5次出行。那么总体的投放量为 36万*2/5 = 14.4万。

根据资料,沈阳现有单车数量是35万左右,这个和我们估计的数量是差20万

但是我们是为我们自己来估算需要用车的数量,而35万是所有品牌加一起的用车数量,如果假设市场里现在有3个较大的品牌,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估算还是较为准确的。

掌握了总体的单车数量之后,再从每个站点来考虑,现在沈阳有3条已经开通的地铁站,在规划投放策略的时候,我们假设50%在核心商区或者CBD附近。50%在交通枢纽。对于在交通部分的来说,一半在公交站,一半在地铁站。这里我们就需要14.4万 * 0.5 * 0.5 = 3.6万是需要在地铁站的。那么每条线就是1.2万量单车。我们将地铁站也分为三类,大站,给与权重10,中站,给与权重5,小站,给与权重3。沈阳3条地铁线,每条20个站点,大站20%,中站50%,小站30%。每条线就有4个大站,10个中站,6个小站。总体分配为40+50+18 = 108,12000/108 = 111,在大站需要分配1110辆,中站需要分配555辆,小站需要333辆。

这是我们的最终结果,但是从直觉上来讲还是很多,因为即使再中心的地铁站1110量单车也是不现实。这个我们加以调整,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按照批次来分发。加入每月投放五次,通过效果来调整投放策略,那么针对一个大站的投放量就是1110/5 = 222量。这个似乎看起来会合理一些。

但是从事实的角度来说,从使用量的角度来估算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我个人认为从存放空间来估算。这里就不仅仅是从商业角度,可能是从社会效益甚至是城市规划的角度。共享单车的一个结果不是要让每个人人有车骑,而满足最需要单车的人的需求。这个需要从投放总量和单价上来调节。从这个角度来讲,初期的投放简化了,根据站的大小和可容纳的单车空间来分配初始车辆,而复杂的点在于如何通过运营来调配车辆。

第二题:

怎么评估共享单车投放的效率

这里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效率,是一个固定时间段的骑行次数?还是一段时间内一个使用人数/注册总人数?还是单次骑行时间?还是骑行率?

以上这些指标虽然对于产品分析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我们探讨效率意义是比较小的。例如,骑行次数少不能就单纯地判断效率低,因为很有可能有5个一次骑行1hr或者2hr的人,这其实比20个人每个人骑3min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而单次骑行时间长,总体次数少也不能证明投放是有效率的。

所以,这里我把效率定义为收入,以租金为主要收入的共享单车,收入就可以判断这个投放是否是有效率的。

那么这个计算就比较简单:

骑行总时间*单位时间的单价

收入肯定是要和支出来作比较的

支出会包括:维护支出和运营(调配)支出以及每月更新投入单车的制造成本。

这些支出可能很多是从月的维度来看的,可以将其除以30,来与每天的收入作比较,通过收入支出比来比较整个投放的一个效率。